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好环境带来“好朋友”!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且看广东

2023-05-22 16:36:44来源: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粤环宣

图/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资料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广东持续发力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持续改善。同时,抓好生态建设和保护,开展“绿盾”执法、环保督察等保护工作,加强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坚决守护广东生物多样性宝库。

水清鱼虾归,林茂鸟兽还。如何与大自然的“朋友”们和谐相处,且看广东!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全国领跑

近年来,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全面达标,在全国率先转向“以臭氧污染防控为重点、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新目标,有效治理空气污染。

2022年,惠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5个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19微克/立方米)。

在水环境质量保护方面,广东也取得重大突破。广东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省第一总河长、省总河长,带动全省形成众志成城的攻坚态势。

全省8万余名五级河(段)长广布各地市、县区,横跨多个职能部门,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创新建立“流域+区域”跨市治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流域城市间上下游、左右岸问题,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

2022年,全省149个国考断面中,22个水质同比提升1个类别,地表水水质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目标;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7%,继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

广东土壤污染防治近年来也持续稳步推进,全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实施

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

广东近年来编制了《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规划》,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推进蓝色海洋保护行动。

深入推进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等工程建设,有序开展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农业+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启动美丽海湾建设,印发实施《广东省美丽海湾规划(2019-2035年)》。

广东广泛深入开展了国土绿化行动。近年广东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加大公益林补偿力度。全省完成人工造林逾2.7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逾41.77万公顷。

城市绿色容量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近年来,广东生态保护红线加快优化调整,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广东省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建设项目持续为城市增绿,城市绿化生态景观体系领跑全国。

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广东也在稳步推进。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形成类型丰富、布局均衡、结构稳定的森林城市群,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

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近年来,广东全域开展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解决垃圾收运、厕所无害化等问题,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

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广东着力补齐农村集中供水、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短板。农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47%以上;现有农村卫生户厕1271.8万多个,普及率达95.9%。

将城镇周边村庄污水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污水厂统一处理,全省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广东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近年来大幅提升。广东多地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积极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有序开展广东省内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镇、村延伸,打造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

广东省高度重视农业清洁生产,严格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力争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善、格局稳定。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

校对 | 彭继业

标签:

相关阅读

热点
武侠